在这繁忙的现代社会里,儿童正接触着各种各样的现代儿童文学。然而,那古老的民间儿童故事,仿佛被遗忘在了角落之中。这些民间故事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可如今却很少有人去深入地探究它们。这是在现代文化日益丰富的情况下所隐藏着的一种缺失,实在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重视的。
很久很久之前,在那一个个宁静的村庄里,未曾有专门为孩子们创作的书籍。民间故事,成为孩子们围坐在长辈身旁时最为期待的东西。彼时,故事依靠着口口相传得以传播。而如今,书店里满满当当都是各种绚丽多彩的儿童文学。小明是一个现代的孩子,他对民间儿童故事了解得非常少。他的妈妈偶尔提起曾经自己听闻过的民间故事,可小明却觉得十分陌生。就这样,民间儿童故事在现代儿童文学的浪潮冲击下,慢慢地被边缘化了。在当下这个时代,儿童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民间儿童故事若想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就需要被重新审视。
很多人认为,哲学是高深莫测、难以理解的事物。大学教授张老师在课堂上提及,哲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思辨性,而孩子的抽象思维逻辑尚未发育成熟。不过,给孩子谈论哲学并非是要让他们成为哲学家。在一个小小的读书会上,小红听到故事书中在探讨对与错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对哲学思维的引导。像这样让孩子借助故事来开拓思维,学会进行简单思考的方式,正是将哲学与儿童联系起来的最初想法。这种方式有利于让孩子在生活中懂得怎样去独立思考。
在古老的传说中,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民间故事,内涵极为深厚。尤其在早期社会,民间的故事往往蕴含着人们朴素的哲学观点。小村里,老阿婆会给小孙子讲故事,那些故事里既有福祸相倚的因果报应,也有讲述事物联系的内容,比如小鸟找不到食物与大树被砍伐相关这样的情节。虽然孩子难以完全理解,但故事就像一颗智慧的种子,悄然种在了他们的心田。这便是民间故事蕴含哲学的力量。
每个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个独特世界。儿童的经验以及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丽丽这个小朋友在听了神话故事之后,对于故事里那些神奇的内容,她非常不理解,然而内心却充满了好奇。可是,当涉及到民间故事里的哲理内容时,孩子们也能够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理解。就像在讲到团结力量大的故事时,孩子们那幼嫩的心灵或许会联想到一起做游戏的伙伴们之间的合作,这便是孩子们独特的感悟方式。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地去解读民间故事中的哲学。
民间故事能够培养情感。它被称作爱的文学。小杰曾听过一个关于和平的民间故事,在他那小小的心灵中,对和平充满了向往。不仅有这种大情怀的影响,还有对家乡的热爱。并且除了情感方面,哲理也是民间故事给予孩子的礼物。课堂上,老师讲完一个民间故事后让大家讨论背后的哲理,有些孩子能够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正是民间故事情感与哲理双重作用于儿童的体现呀。
从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民间儿童故事。例如在讲孝顺故事的时候,以往只是向孩子传达应该孝顺这一观念,而如今情况有变,现代教育理念倡导让孩子去思考为何要孝顺。在家庭中,父亲给儿子讲述古代的孝顺故事,不再仅仅要求儿子知晓结果,而是引导他去探究背后的根源。通过这样的讲述,能够让孩子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哲理。如今,有许多民间儿童故事都可以进行这样的改造,这对提高儿童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自己童年时听过的那些民间儿童故事里,蕴含着哪些哲学元素?若有感触,欢迎大家来评论、点赞并分享。
发布者:shumei,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qbos.com/archives/5526